中醫養生理念源遠流長,其中五谷雜糧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。讓我們一同探究五谷雜糧在中醫養生中的奇妙作用。
首先是小米,性微寒,味甘咸,歸脾、腎經?!侗静菥V目》記載:“小米治反胃熱痢,煮粥食,益丹田,補虛損,開腸胃。”現代研究表明,小米富含維生素 B1、B2 以及膳食纖維,有助于促進腸胃蠕動,改善消化功能。據一項針對消化不良人群的研究,連續食用小米粥三個月,75%的受試者消化不良癥狀明顯減輕。
再說玉米,性平,味甘。中醫認為其具有調中開胃、利尿消腫的作用。研究發現,玉米中的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對眼睛有保護作用,能降低黃斑病變的風險。一項針對 2000 名老年人的跟蹤調查顯示,經常食用玉米的老年人,其視力衰退速度明顯慢于不常食用者。
高粱,性溫,味甘澀。在中醫里,高粱具有溫中健脾、澀腸止瀉的功效。對于脾胃虛寒、腹瀉的人群,高粱是不錯的選擇。有研究指出,高粱中的單寧成分有助于抑制腸道有害菌的生長。
薏米,性涼,味甘淡。有利水滲濕、健脾止瀉、清熱排膿的作用?,F代醫學研究表明,薏米中的薏苡仁酯具有抗腫瘤、增強免疫力的作用。一項針對腫瘤患者的輔助治療研究顯示,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配合薏米飲食,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免疫指標有顯著改善。
紅豆,性平,味甘酸。具有利水消腫、解毒排膿的功效。中醫常用紅豆來調理水腫、腳氣等病癥。研究發現,紅豆中的皂角甙可促進體內多余水分的排出。
黑豆,性平,味甘。具有補腎益陰、健脾利濕、除熱解毒的作用。黑豆中的大豆異黃酮對女性內分泌調節有積極意義。一項針對更年期女性的研究顯示,食用黑豆制品能有效緩解更年期癥狀。
五谷雜糧各有其獨特的養生價值,我們應將其融入日常飲食,遵循中醫養生之道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素時刻五谷膳食粉立足中國傳統食療養生理念,依據大量醫學、藥學典籍,實現五性五味相互適配、不存禁忌,達成五色五方五行配置的和諧狀態。
與此同時,它還結合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》,精心嚴選 199 種優質植物食材,以 22 種籽種、19 種堅果、13 種花朵、19 種菌藻、56 種谷豆、70 種果蔬這六大類食材作為核心成分。
其中包含四十九種藥食同源食材,滿足了膳食指南中“人體每周至少攝入 25 種以上食物,每天攝取足夠全谷物、足量蔬菜及水果”的要求,并且嚴格遵循“40 種人體必需營養素、15 種其他重要營養素國際標準”進行合理搭配,憑借精選的食材與科學的比例,實現營養均衡,守護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