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起五谷雜糧,大家也都知道“五谷為養”這句話。
除了可以充饑,五谷雜糧各自的養生作用,現代營養學也有充分的研究了。
中醫有“藥食同源”的說法,五谷雜糧的藥性既可以用來防治疾病,又經濟實用,且沒有副作用。
“最好的藥物是食物"、“食藥兼用”的理念貫穿了中國幾千年的飲食文化。五谷養生還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精髓之一。
從廣義的角度來看,食物與藥物一樣,皆源于大自然,運用得當的同時不僅是食物也是藥材。
人類從自然界中的食物中汲取營養,獲取能量,以維持人體各個臟器的正常運行。
而均衡營養,科學膳食才能帶來健康的體魄。人體的健康和食物的攝取息息相關。
在大自然中,普通常見的食物既是營養價值豐富的食材也是滋養人體的藥材。食療養生,講究的是道法自然!
《黃帝內經》有云:“五谷為養、五果為助、五畜為益”。五谷雜糧營養豐富,其中的纖維素與礦物質是普通白米的數倍;
豐富的維生素A、維生素B1、維生素B2、維生素C、維生素E 等和鈣、鉀、鐵、鋅等微量元素,更是豐富的寶藏;
豐富的膳食纖維、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元素能夠提供人體必需的營養。
養生,旨在通過各種方法來增強體質,預防疾病,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方式,而飲食則是其中重要的一環。
而中國自古以來就說“得谷者昌,失谷者亡”。意思是人需要五谷雜糧,合理營養身體才會健康,營養失衡身體就會出現疾病。
近年來,膳食養生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,通過科學合理地搭配膳食來全面合理地補充人體所需營養。
有利于改善因飲食不健康導致的許多疾病。但怎么吃才有利于健康,才符合國人的習慣也成了大眾關注的問題。
中醫認為“四時以胃氣為本”,“有胃氣則生,無胃氣則死”,而五谷雜糧是胃氣的主要來源。
在《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》中,五谷雜糧位于寶塔的底端,是整個膳食結構的基礎。
它們能提供人體所需能量和一半以上的蛋白質,不但富含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和優質蛋白質,還含有鈣、磷等礦物質及維生素;
相對大米、白面這些細糧而言,粗糧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更低,膳食纖維含量高。
更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統正常運轉,促進腸道蠕動,調節腸壁對葡萄糖和脂肪的吸收,加快脂肪分解。
素時刻五谷膳食粉根據《本草綱目》《黃帝內經》等中醫典籍的養生理論,綜合國人的身體飲食結構合理搭配。
做到“五色、五味、五性、五行”的搭配平和,讓人體達到和諧統一。
甄選199種不同食材的根、莖、葉、花、果實等,按照現代營養學標準精準計算食材配比量。
以五谷雜糧為重要組成部分,再配以堅果類、菌藻類、籽種類、花朵類、果蔬類這些源自大自然的植物食材。
以其獨特的配方,科學的生產工藝,將自然、健康的食材配制成營養均衡、全面豐富的五谷膳食粥。